选对项目管理模式能省30%成本!定义解析+避坑对比全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08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zjj
一、演变:工程项目管理有哪些模式?
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深刻反映了企业治理逻辑与市场环境的动态适配过程,其核心脉络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
1.项目经理承包制(1987年推行):以中国建筑行业推广“鲁布革经验”为起点,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离”,项目经理通过风险抵押承包项目,拥有较大自主权但需自负盈亏。这一模式虽激发了积极性,却导致企业管控弱化,出现“富了和尚穷了庙”的资源博弈,且易滋生挂靠、转包等风险。
2.项目经理负责制(1983年提出,2000年后推行):为平衡权责,强化项目经理的“负责”定位,通过目标责任制明确其现场管理职责,但经济责任仍以承包为主。此阶段试图通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2002年)规范权责,但未根本解决企业资源调配与风险集中问题。
3.项目经理责任制(2003年推行):伴随《建筑法》实施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将项目经理纳入制度化框架,强调“责任”而非单纯“承包”。项目经理需对企业法人负责,企业通过成本核算、集中采购等逐步收紧财权,但项目执行仍依赖个人能力。
4.项目铁三角责任制(2006年提出并推行):受华为模式启发,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从“个人负责”到“团队共责”的转变。铁三角通过角色互补和共享考核指标(合同利润、客户满意度),将项目成功锚定在组织能力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5.法人管项目(2001年提出,2010年后规模推行):以中建集团“三集中”(资金、采购、劳务)为标志,企业法人通过集约化管控降低项目风险,项目经理转为执行者,主要体现在公司层面对项目的整体把控和责任承担。该模式强化企业战略统筹,但需平衡效率与灵活性——过度的集权可能削弱一线响应力,故常与责任制等机制结合,形成“法人定规则、团队抓执行”的协同体系。
二、对比: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模式?
总结:项目运营管控模式选择的核心在于根据企业性质、项目规模、项目特征等,结合集中集约还是分级授权的管控力度,定位自身的适用场景,并重视“战略目标与执行效能的平衡”——法人管项目需避免“管控过度窒息活力”,项目经理责任制需防范“授权失控累积风险”。企业应通过精准权责划分、弹性资源供给、科学考核导向,构建“集约不僵化、授权不脱缰”的管控体系。
三、对标:一流的建筑企业都在用哪种项目管理模式?
对标1:中建三局集团
中建三局采用“法人管项目为框架,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执行引擎”的复合模式:
法人管项目:保障资源集中、风险可控和制度统一,避免项目失控。
项目经理责任制:激发现场执行力,明确责任目标,实现灵活响应。
表1 中建三局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对标2:中国五冶集团
“法人管项目”与“项目经理责任制”相结合的集中集约化管控体系(法人管项目框架下的授权责任制)。
表2 中国五冶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对标3:上海宝冶集团
以“法人管项目”为核心框架,融合“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执行优势,形成三级权责明确、数字化赋能、标准化运作的集约化管控体系。
表3 上海宝冶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项目管理模式, 成本节省, 定义解析, 避坑对比, 项目经理承包制, 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铁三角责任制, 法人管项目, 管控模式选择, 战略目标平衡
上一篇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