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27- 8365 5451    18971423745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27- 83655451
18971423745

微信: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
9:00 - 18:00

友情链接: 

>
>
>
原创:人才变革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揭开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的神秘面纱
经典文章
课题研究
评论文章
行业案例

高登智库

原创:人才变革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揭开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的神秘面纱

浏览量
您的项目上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 项目部各岗位职责切分太细,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项目部各专业接口与界面管理模糊,存在管理真空地带

  • 会干的不会算、会算的不懂现场、懂现场的不懂技术

  • 项目经理沦为“生产协调经理”,为项目部内部管理疲于奔命

  • ……

您的企业中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新业务领域项目履约困难,现有人力资源难以胜任

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裹足不前

企业提质增效目标一直在路上,难以实现

核心人才断档,岗位供需矛盾凸显,人均产值不高

……

推行责任工程师制度,可以推动解决以上问题的解决

什么是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

为什么要推行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

项目责任工程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要素有哪些?

推行项目责任工程师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本文为大家揭开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的神秘面纱

1

什么是责任工程师制度

 

项目责任工程师是在项目经理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项目某一区域或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管理工作;是所负责辖区计划(进度、分供方资源调配等)、安全、质量、环境,技术及生产协调和成本控制等的第一责任人。

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就是在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中设置若干责任工程师管理岗位,并将这些岗位作为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的骨干力量的制度。

2

为什么要推行责任工程师制度

 

近年来,转型升级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建筑业由增量时代逐步迈向存量时代,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企业承受着市场增速换挡、管理成本上升、业务结构调整等叠加性压力。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更大范围地整合社会资源向价值链的高端攀登。企业的一系列专项升级对人才结构、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养一批具备“跨界、整合、集成、协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且对于施工项目本身而言,具备多专业交叉、技术融合、能力集成等管理特点,也决定了施工项目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项目责任工程师既是一种岗位名称、也是一种任职资格。责任工程师岗位是聚焦现场的“兵头将尾”综合管理岗位,是建筑施工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起点。

3

责任工作师能力素质要求有哪些

 

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对责任工程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责任工程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质层,包括身心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与理论素养。

此外,责任工程师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技能,责任工程师不仅能对自己所负责的分部分项工程具备计划管理、技术方案管理、现场施工协调管理、质安环管理、成本与合同管理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持续学习能力。

图:项目责任工程师能力素质模型

项目责任工程师将成为未来项目经理的重要后备人才梯队。对项目责任工程师能力的全面培养,将会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建设项目核心骨干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全局意识的“正规军”。

4

推行项目责任工程师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通过推行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改变了传统项目部职能直线式管理为项目部内部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

“一专多能、多岗职能融合”的项目责任工程师作为所负责辖区的第一责任人,类似“小项目经理”,对项目相关职能管理岗位具备一定的资源调配权,可以有效避免了项目信息沟通的延误和失真,确保了工程指令快速高效、责任明确,加快工程推进,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以责任工程师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增强项目组织管理的弹性,在项目某些岗位临时缺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替补,实现一人多岗,节省劳动力资源,有效解决项目忙闲不均问题,帮助节约企业用人成本,减少企业临时用工风险。

推行责任工程师制度,打破岗位、专业、层级界线,破除项目部门和条线管理壁垒,可以有效地整合项目各方面资源,形成项目管理合力,全面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发展要靠创新,而创新最终需要依靠人才。不断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将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动力。 

那么在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项目责任工程师如何选拔、培养?高登项目管理咨询团队与中建三局三公司一起共同推动项目责任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启动14个项目的试点验证工作,详细内容可持续关注本公众号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