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大履约管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8-19


目前,项目履约过程中“三管三控一协调”相关工作涉及的商务和履约条款越来越细致,对施工企业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粗犷型管理企业已完全没有生存空间。同时,随着新时期履约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强化履约管理、构建大履约管理体系显得愈加重要。

新时期履约环境的变化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现阶段施工企业项目履约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相较于以往,施工企业的履约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在后疫情时代,虽然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总体来看,建筑行业发展增速放缓,且随着大型建筑国企不断进入下沉市场,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建筑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影响下,部分施工企业有时不得不接受一些具有对自身不利条款的施工合同,这就增加了履约的成本和履约风险。

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单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工程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势必对施工企业的履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履约的内涵实际上从甲乙双方互相履行各自义务、行使各自权利,逐渐演变为作为施工企业的乙方努力展现自己的竞争力,将有限的资源加以高效地利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状况。施工企业对于履约的重视也是基于上述情况的变化,优质履约既是对合约的尊重、对专业性的尊重,也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觅得发展机会。

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代社会,甲乙双方的法律意识均越来越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何一方如不能按照合同履约,很可能面临巨额的索赔。

影响项目履约质量的因素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影响项目履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工期、质量、安全等。同时,企业精细化管理薄弱、“大成本”意识不强、资源配置不足、劳务选择不当、技术支撑不到位、项目策划执行力不够、先进技术和设备运用不足等也深刻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履约质量。

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履约也面临一些新风险和新挑战。首先,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资源紧缺,管理、技术、施工人员数量和素质对一些企业来说难以满足合同履约的需要,许多不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人员,也担任了项目主要管理职务。其次,面对行业的整体风险,部分业主单位可能利用优势地位,将许多经营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第三,建筑行业部分传统思维和固有观念,在新形势下可能不适用。第四,现代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更加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第五,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波动也对施工企业正常履约造成影响。

此外,经过调研发现,也有不少施工企业反映,目前项目履约面临最大的风险是甲方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导致施工企业面临下游材料商的诉讼、工期缓慢、管理成本增加等等一系列衍生问题。因此,这些施工企业负责人认为,合同的履约是相互的,合同条款合理,付款及时,施工单位为了能继续承接后续工程,创造更大的效益,自然能交付一份高质量的履约答卷。

对于项目履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决。对施工企业来说,要梳理主要的履约管理内容和风险,着重做好履约过程管理;要不断变革项目履约管理机制,构建大履约管理体系,提高履约质量,确保优质履约。

构建大履约管理体系

建立项目全过程管控制度体系。加强所有在建项目的过程管控,是构建大履约管理体系,提高履约质量,确保优质履约的核心。过程管控包括项目日常管理、材料出入库管理、过程成本分析、设计变更、质量安全检查验收,并做好相关文件资料和函件的归档。同时,从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保项目履约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加强项目履约跟踪督查。对项目履约跟踪督查是实现优质履约的重要环节。以杭州建工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季度巡检及月度检查中,加强工程变更、合同工期执行、民工工资保障等方面的督促检查,确保合同正常履行。对存在工期风险项目重点跟踪管理,对每月上报的生产管理基本情况、合同工期、总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进度滞后原因,制订应对措施,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

狠抓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要增强质量意识,真正理解质量是立企之本的理念。要加强过程控制、中间验收,层层把关,以制度作为约束,加强过程考核力度。对质量问题、事故要坚决问责。注重质量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更好服务本职工作。施工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和家庭来说,是灾难和毁灭性的。因而必须保证安全措施费的足额投入,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定期纠偏、整改。

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新技术的发展为项目履约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建议施工企业在项目履约管理中积极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以提升项目履约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建筑企业已经广泛使用智能化的工具和系统,以便更好地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履约情况。

推动各方协同化解风险。项目履约通常涉及多个单位、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因此,在项目履约管理中,各方的合作和协同非常重要。要建立多方沟通的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处理履约风险时,要积极促进各方面协同解决。比如施工企业可以加强与业主单位、设计方、供应商等各方的合作,优化项目履约管理措施,共同研究和化解履约风险,提高整体效益,实现多赢共赢。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项目履约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项目履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加大对重点岗位、重点稀缺人才的引进力度,保持管理队伍的职业性专业性,为优质高效履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由于项目履约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更需要企业拥有良好的文化和道德建设。因此,施工企业要注重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提升大家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营造良好的项目履约管理环境。

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著名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四个方面。它是一个连续的循环,可以帮助企业和项目管理团队快速地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施工企业的项目履约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类型的风险和问题,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履约质量。

项目履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有规范履约、优质履约,企业才能创造效益、持续发展。因此,施工企业应在战略高度提高对履约工作重视程度,积极优化提升项目履约管理机制,构建适应新时代履约管理需要的人才体系、方法论和实用工具。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协同发力,守住项目管理风险底线。同时,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项目优质履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健发展。

优质履约也是信用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要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形成“以诚取信、以质立信、以信致远”的价值理念,全面确保工程项目优质履约,并以优质履约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施工,履约,项目,企业,管理,质量,风险,加强,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