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1423745

微信: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
聚焦两会|五大建筑业相关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5月21日与22日在北京开幕。以下为与建筑业相关的建议提案、热点话题: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是一大重点,城乡建设改革也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等。
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带动能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此外,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制订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
国家统计局2019年对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18.7%,数量庞大。
但是由于建筑业点线面长、流动性强,劳务企业与农民工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务关系,农民工培训一直是劳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和财政补贴的“盲点”和弱项。
现行的建筑企业用工制度存在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务企业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资金投入的积极性。社会或国家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比较少,广大农民工享受不到专项培训资金补贴,从而导致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不能正常有效进行。
因此,拓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渠道十分重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促使农民工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对于提高其自身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片区东门社区党委书记薛玉凤建议:加快推动海峡两岸共同身份认证体系、信用体系的建设及应用,在平潭打造两岸融合治理的基础数据服务,将平潭两岸职业资格采信范围扩大至全国,为台湾人才来大陆就业提供便利,促进两岸人才交流。
具体建议为:一是请国台办支持平潭开展两岸身份认证体系建设,支持全国台胞数据下放至平潭,以便开展台胞信用服务,同时协调相关部委支持两岸职业资格采信在全国应用。二是请国家发改委支持在平潭建设“共同家园”基层社会治理政务数据开放实验室,开展政务数据开放的技术标准、示范应用研究。
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变化和疫情的冲击,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更加紧迫。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基建”作为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中国经济增添新动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计算、物联网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优势或许会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应用结合的重点领域——区块链+新基建
目前两会代表、各民主党派公布的提案和观点中,有部分涉及到具体的区块链应用领域,其中,较为集中的是区块链与新基建中其他领域的结合方向。此外,还有政协委员关注到区块链领域与智慧城市、铁路改革领域的结合。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广泛分布。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不容忽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对工程本身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对与工程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均造成巨大危害。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建议加快重大工程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做好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的风险监测评估。
2020年5月5日,广东省虎门大桥桥面发生强烈振动,极大影响行车舒适性及行车安全;2019年10月10日,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事故造成3人遇难、2人受伤。
以上事故引起全国对大桥安全特别是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安全的广泛关注。
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的风险来源较多,既有外界振动、破坏造成的影响,也有工程结构使用中积累的损伤。
因此,防范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安全事故发生,除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防范外界破坏外,运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重大工程结构安全动态监测和检测,实时掌握工程结构安全状况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面严重沉降地区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开展结构安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建筑时报,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