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八大建筑央企出海战略的“加速跑”之道(附八大建筑央企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高登培训

作者:tq


我国建筑业“出海”地域范围已发展到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八大建筑央企的海外合同额高速增长,成为整体业务发展中最亮眼的增长极。中国技术、中国品质不断擦亮“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一、八大建筑央企海外业务高歌猛进

 

2024年是八大建筑央企海外业务强势复苏和高歌猛进的一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和全球基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八大建筑央企的海外新签合同额普遍实现高速增长,成为其整体业务中最亮眼的增长极。

Ø 中国中冶增幅明显,同比增长47.8%;

Ø 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增速超20%;

Ø 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能建和中国化学增速超10%;

Ø 中国电建增幅较小,同比增长4.1%。

其中,中国交建、中国能建和中国铁建海外业务新签合同均超3000亿元,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和中国电建2000亿元左右,中国化学和中国中冶分别为1133.1亿元和932.4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八大建筑央企境外新签合同额合计达9944.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548.4亿元增长16.33%,整体呈现稳步扩张态势。

具体来看,上半年海外新签/中标项目共计323个,呈现明显区域集中特征。

区域

国家与项目

东南亚地区

占比35%

印尼(厂房、化工项目)、马来西亚(数据中心)、越南(智能制造)

代表工程:印尼DKV印刷厂房、柬埔寨特南佐水利工程

中东地区

占比25%

沙特(NEOM新城、光伏项目)、阿联酋(光伏EPC、住宅)

代表工程:沙特歌剧院街区、伊拉克医疗城

非洲地区

占比20%

埃及(新能源项目)、安哥拉(工业建设)·

代表工程:苏伊士湾风电项目、赞比亚铜矿项目

其他地区

合计20%

中亚/欧洲:乌兹别克斯坦艺术博物馆、匈牙利电池厂·

美洲:巴西跨海大桥、智利铁路项目

 

二、八大建筑央企海外经营战略

 

目前,八大建筑央企的出海战略已全面升维。从最初的劳务输出和工程分包,演进为以 “投资驱动、技术引领、全产业链输出”为核心的新模式。

●合作模式上:通过“投建营一体化” 深度绑定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并带动中国技术、标准、装备协同出海。

●业务领域上:从传统的房建、交通枢纽,强势转向绿色能源(光伏、风电、储能)、数字经济(数据中心)、化工工业(高端制造工厂)等新赛道,实现从“中国建造”到“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品牌跃迁。

企业名称

经营战略

中国建筑

实施“一个方位、六个目标、五个路径”为内涵的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

中国交建

坚持“进入一个、稳固一个,深耕一片”的经营战略,加强境外本土化、专业化布局。海外并购是中国交建实现属地化的重要工具。

中国中铁

实施海外“双优”发展战略,打造“一体两翼N驱”格局,构建“大区+国别+项目”的海外业务精细化管理模式。

中国铁建

推进“海外优先”战略,立足投建营一体化,着力构建“3+5+N”海外经营发展体系和管理架构,不断扩大“走出去”的广度、深度。

中国能建

打造“1+2+N+X”海外业务管理体制。

中国电建

实施国际业务集团化、国际经营属地化、中国电建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

中国中冶

实施“三轮驱动”战略,在海外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推动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等三大领域做到齐头并进。

中国化学

实施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三大战略。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

 

三、中国建筑工程企业出海建议

 

我国建筑业“出海”地域范围已发展到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海”是我国建筑企业“十五五”期间大势所趋。建筑企业出海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为了有效应对挑战、可持续“加速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1.战略经营层面: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建议1:推动“投建营一体化”,从单一的EPC承包商,向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

建议2:组建“中方联盟”,与国内金融、装备制造、设计咨询企业“抱团出海”,形成合力。

2.风险管控层面:建立系统性风控体系

建议1:设立专业的国别风险研究团队,对目标市场进行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评估,并购买海外投资保险。

建议2:使用金融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合同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支付条款和汇率风险分担机制。

3.业务创新层面:聚焦绿色与数字转型

建议1:将绿色低碳作为核心竞争力,重点拓展光伏、风电、储能、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建筑等领域。

建议2:大力发展“数字出海”,推广应用BIM、智慧工地、数字孪生等技术。

4.本地化布局层面:从“中国企业”变为“本地企业”

建议1:推行深度本地化,不断提高当地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比例,优先在当地采购物资和服务,与本地优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建议2: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公益、教育和民生项目,建设好配套设施。

5.人才与项目层面:打造国际化项目人才团队

建议1: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建议2:学习国际同行先进的国际项目管理经验,提升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项目全周期价值创造能力,严格控制成本和工期。
 

四、写在最后

 

根据G20集团《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数据表示,在“一带一路”持续推动下,共建国家年均建筑业增量有望突破3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建筑业产出总额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到2040年,全球基建市场规模将达到94万亿美元。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中国建筑企业正以项目、技术、人才、标准、模式的全面升级,重塑全球基建新格局,中国技术、中国品质不断擦亮“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附:八大建筑央企2025年上半年经营数据

【表1】整体合同情况

企业名称

新签合同

同比增减

境内合同

同比增减

境外合同

同比增减

中国建筑

25010

0.90%

22117

2.20%

1148

-6.70%

中国中铁

11086.9

2.80%

9838.2

-1.20%

1248.7

51.60%

中国铁建

10561.7

-4.04%

9420.8

-8.37%

1140.94

57.43%

中国交建

9910.5

3.14%

7906.8

3.38%

2003.79

2.20%

中国能建

7753.6

4.98%

5758.8

2.25%

1994.79

13.74%

中国电建

6866.9

5.83%

5450.4

3.16%

1416.65

17.50%

中国中冶

5482

-19.10%

4905.1

-22.66%

576.9

32.50%

中国化学

2060.9

1.24%

1646.1

1.51%

414.84

0.36%

 

【表2】业务增减情况

企业名称

增长业务

下降业务

中国建筑

基础设施+10%

房屋建筑-2.3%
勘察设计-11.1%
地产开发-8.9%

中国中铁

资产经营+425.1%
特色地产+38.5%
资源利用+4.8%

设计咨询-12.2%
工程建造-5.3%
金融物资-21.5%

中国铁建

绿色环保+15.07%
工业制造+9.9%
新兴地产+44.45%

工程承包-7.27%
规划设计咨询-3.77%
房地产开发-11.2%

中国交建

基建建设+3.98%
疏浚业务+5.69%

基建设计-25.39%

中国能建

能源电力+12.27%

工业制造-64.50%

中国电建

工程建设+9.23%
勘察设计及咨询+52.06%

水资源与环境-14.05%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1.65%

中国中冶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境外合同额+32.5%

冶金工程与运营服务-7.8%
房屋建筑-33.8%
市政与基础设施工程-6.3%

中国化学

建设工程承包+2.61%
实业及新材料销售+31.0%

勘察设计监理咨询-24.48%

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八大建筑央企,一带一路,海外新签合同额,投建营一体化,绿色能源出海,区域集中东南亚中东非洲,本地化深度布局,风控与汇率管理,中国建造品牌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