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联动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kyu


当城市从“摊大饼”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乡村从“单点帮扶”迈向“全面振兴”,城乡发展的“双向奔赴”成为破解发展不平衡的关键。近年来,多地实践证明:城市更新积累的规划经验、资源整合能力、治理模式,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成熟方法论”;而乡村的生态资源、文化底蕴、产业潜力,也能反哺城市更新的“内涵升级”。然而,二者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流动与功能互补?今天小编将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多元治理、文化融合四大维度,拆解可落地的联动发展路径,为城乡融合提供实操参考。

一、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打通城乡“一张图”

城市更新的核心经验,在于构建“全域统筹、分层落地”的规划体系——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乡村振兴,关键是打破“城乡规划两张皮”的困境。

一方面,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衔接机制。例如深圳在城市更新中探索的“单元规划”模式,可复制到乡村: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城乡联动发展总规”,将城市更新中的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规划,与乡村的土地利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对接。

另一方面,在产业与空间规划上需“双向适配”。城市更新中“1+N产业定位”(1个主导产业+N个配套产业)的思路,可直接赋能乡村,避免乡村产业“小而散”,比如某县域以“生态茶种植”为乡村主导产业,联动城市茶企布局深加工车间(落地于城市近郊更新后的老旧厂房),同时配套发展茶园研学、茶文化民宿等N个业态,形成“乡村种茶—城市加工—城乡共销”的产业链。空间上,借鉴城市更新“留改拆并举”的原则,乡村需摒弃“碎片化改造”。某古村在规划中,保留传统民居打造非遗工坊,改造闲置校舍为游客中心,拆除危房腾出空间建停车场,既保护乡村肌理,又契合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这正是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在乡村的落地。

二、资源整合:要素流动,激活城乡“一盘棋”

城市更新中“土地、资金、人才”的整合逻辑,是破解乡村振兴“要素短缺”的关键钥匙,核心在于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

土地方面,城市更新的“土地集约利用”经验可复制。例如某试点县将乡村闲置宅基地、废弃厂房整合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对接城市企业,引入资金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库;同时采用“点状供地”,为城市文旅企业在乡村建设民宿集群,既避免乡村土地浪费,又让村民通过土地入股获得长期收益。

资金方面,城市更新“多元化融资”模式能为乡村“输血”。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可借鉴城市“政银企合作+社会资本参与”的路径,某城市设立“城乡联动发展基金”,其中城市更新项目的部分收益注入基金,专项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特许经营”吸引城市企业参与,以“城市项目收益补贴乡村项目”的方式实现可持续运营。

人才方面,需构建“城乡双向流动”的引育机制。一方面出台政策吸引城市人才下乡,如对到乡村创业的城市设计师、农艺师,给予“下乡补贴+项目奖励”;另一方面将乡村人才送到城市“取经”,组织村干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培训,实现“人才反哺”。

三、多元治理:协同参与,织密城乡“一张网”

城市更新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政府单打独斗”的难题,核心是明确各主体的角色与权责。

政府需从管理者转向统筹者。乡村振兴可借鉴城市更新思路,推出“一项目一政策”,同时建立“城乡联动监督机制”,将城市更新中第三方评估引入乡村,定期评估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村民满意度,避免“重建设、轻运营”。

市场主体需从投资者转向共建者。城市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不能仅停留在“捐钱捐物”,而应借鉴城市更新中“运营前置”的理念。某餐饮企业在参与城市商圈更新时,同步与乡村签订“食材直供协议”,不仅为乡村提供稳定销路,还派技术团队指导村民标准化种植,形成“城市餐饮-乡村食材”的闭环,既降低企业成本,又带动村民增收。

公众参与需激活城乡双向互动城市更新中“居民议事会”模式可复制到乡村“村民议事厅”,让村民对项目规划、利益分配有话语权;同时组织居民志愿者与结对乡村开展“文化共建”,城市居民帮助乡村整理非遗故事,乡村村民为城市社区提供农产品体验,形成“治理互促”的氛围。

四、文化融合:品牌共建,讲好城乡“一个故事”

一是文化活动联动开展城乡文化节IP打造,避免文化“各自为战”,城市端展示乡村非遗手作,乡村端举办城市艺术展,让城市画家、摄影师到乡村创作,作品在城乡同步展出;开通文化旅游专线,城市游客可先参观城市更新后的历史街区,再到乡村体验农耕文化,形成文化旅游闭环。

二是文化品牌协同塑造城市的品牌营销能力,能助力乡村特色产品出圈,同时利用城市的商场、社区便利店设立乡村特产专柜,通过城市品牌背书+乡村产品溯源,让乡村产品升级为地域名片。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联动,从来不是“城市帮扶乡村”的单向输出,而是“各取所长、双向赋能”的共生关系:城市的规划经验让乡村振兴少走弯路,乡村的生态文化让城市更新更有温度;城市的资源要素激活乡村潜力,乡村的产业特色反哺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双向赋能,城乡融合,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多元治理,文化融合,要素流动,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