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企业流程再造四步法:从冗余到高效,驱动业务新增长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yy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仅面临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更常常受困于内部流程冗杂、部门协同效率低、信息流通不畅等管理痛点。流程优化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持续发展、提质增效的核心战略。尤其对工程企业而言,项目规模大、环节多、参与方复杂,更需依托系统性的流程重构,实现精细运营与数字化转型的平滑衔接。

一、为什么工程企业必须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1.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传统“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企业必须通过流程优化剔除冗余、降低成本、提升响应速度与报价竞争力。

2.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

项目复杂化加剧了部门壁垒与信息断层,唯有端到端流程重构,才能实现项目周期、质量与成本的有效控制。

3.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没有流程化、标准化作为前提,信息化投入容易沦为“空中楼阁”,甚至加剧原有管理矛盾。

流程优化本质是一场管理革命,是企业提升内核竞争力、防控运营风险的必由之路。

二、业务流程优化四步法详解:系统优化,稳步推进

第一步:梳理——让流程“看得清”

梳理是流程优化的基石,目的在于使企业目前运行的各种流程从“隐性”变为“显性”,建立流程全景视图,实现流程可视化。如果根本不知道流程的真实样貌,优化就无从谈起。

 构建流程架构(L1-L5)

这并非简单罗列流程,而是基于价值链进行结构化建模和梳理搭建企业流程体系,形成企业统一的“流程语言”,避免理解偏差。

通常采用L1-L5的分层架构:L1流程域(如管理流程、核心流程、支持流程)→ L2流程组 → L3业务流程 → L4活动 → L5任务。

  
 

梳理流程现状:

可使用BPMN或泳道图等工具,清晰呈现任务在部门/角色间的流转路径,暴露断点与盲区。

第二步:诊断——找准问题“根因”

诊断阶段的目标是透过流程运行中的表面问题(如速度慢、卡壳),识别出深层次的结构性、机制性原因。

全面收集问题

通过流程运行数据(如周期时间、差错率)、员工访谈、客户反馈、系统日志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流程运行中的痛点。常见问题包括:审批周期过长、多次返工、职责不清、信息孤岛、质量控制点失效等。

  
 

业务流程诊断模型图

问题归类与根因分析

将识别出的问题按流程要素维度进行归类,对归类后的问题,运用“5个为什么”(5Whys)、鱼骨图(因果图)、流程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PFMEA)等工具,逐层追问,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例如,针对“审批慢”的表象,连续追问:为什么慢?→需要多个领导审批。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审批?→制度规定金额超过X元需多位领导会签。为什么制度这样规定?→为了控制风险。是否有更好的控风险方式?→或许可以通过优化审批规则或加强事后审计。从而发现根源可能是制度设计过于保守。

第三步:优化—设计未来,重构流程价值

优化是在深刻理解问题根因的基础上,面向未来设计更高效、更具价值的目标流程。

  • ESIA方法论的核心应用:这是流程优化最经典和常用的方法论框架:

清除:彻底移除无附加价值的环节。例如,删除不必要的审批、签字、报告、移动和等待时间。

简化:对必要的但过于复杂的环节进行简化。例如,简化复杂的表格、冗长的文案、繁琐的沟通程序。

整合:将分散在不同部门、支离破碎的流程整合起来,使之更流畅。

自动化:利用技术手段替代重复、枯燥的人工操作。例如,采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作流引擎、AI智能审单等。

  • 配套设计至关重要:流程的变革必然要求制度、系统和组织保障的同步调整。

制度修订:根据优化后的流程,修订原有的管理制度、操作手册和绩效考核指标。

系统支撑:将优化后的流程固化为IT系统的流程,确保流程被强制执行,并提高效率。

组织保障:调整组织结构、角色职责和人员技能,以匹配新流程的要求。

第四步:试点与推广——小步快跑,稳健落地

设计得再完美的流程,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试点及推广”采用了一种敏捷的策略,有效控制风险,积累成功经验后再全面铺开。

  • 选择试点单位/业务场景:选择代表性高、风险低、团队配合度强的业务单元先行先试。
  • 试点运行与反馈调优:在试点单位运行新流程,密切监控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变化,如处理时间、错误率、客户满意度、员工反馈等。收集真实数据,验证优化效果,并及时发现新问题。根据试点反馈,对优化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微调。完善操作手册、培训教材和系统配置。
  • 全面推广与持续运营:

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包括推广范围、时间表、责任分工、资源保障和沟通策略。

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确保所有相关角色理解、掌握并愿意遵循新流程。

建立流程治理长效机制:明确流程所有者,建立流程的定期审计、持续优化和动态管理机制,将流程管理纳入企业日常运营。

三、结语:优化不是终点,而是持续进化之路

业务流程优化不是一次性项目,而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将流程思维融入组织血液,才能真正实现“流程驱动业务、管理释放效能”的目标

构建一套精益、高效、贴合战略的流程体系,是工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迎战数字未来的核心引擎。优化之路,永无止境;持续改进,方能致胜。

工程企业流程再造,业务流程优化,四步法,流程梳理,根因诊断,ESIA方法论,数字化落地,试点推广,提质增效,管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