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正当时【上篇:战略与机遇】——建工央企如何掘金十万亿蓝色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高登培训

作者:TQ


序:时代浪潮下的蓝色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当前,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已从8万亿元增长至10万亿元。建工企业于“十五五”期间战新市场发展,正可借力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 “向海图强”之路。

 

(一)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宏大,新动能崛起

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1、巨大规模与增长

根据OECD报告,当前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已突破2.5万亿美元,2030年将超过3万亿美元。

2、产业格局分析

传统主导产业: 海洋航运、海洋油气、海洋渔业。

高速增长新星: 海上风电、海洋生物科技、海底通信(互联网骨干)。

最大贡献者: 海洋旅游业(邮轮、滨海旅游等)和海洋航运业。

3、我国资源禀赋

拥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蕴藏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和空间资源。

 

(二)我国海洋经济:“成绩单”亮眼,结构优化

在中央“向海图强”战略的强力驱动下,我国海洋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高质量的产业结构。

1、政策强力驱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02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议: 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2024年核心数据

海洋生产总值: 10.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占GDP比重 7.8%。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占比 59.6%,服务业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用海保障: 新增审批用海用岛项目4123个,涉及投资额1.07万亿元,保障了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需求。

高速增长领域: 海洋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增速均超 9%。

 

3、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

海洋生产总值 2.5万亿元,同比增长 5.7%。

海上风电: 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 41.6%。

海工装备: 新承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57.1%。

海洋交通运输: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 5.8%。

海洋旅游: 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 7.5%。

 

(三)各区域“经略海洋”发展路径

在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引擎的背景下,我国沿海各省依据“向海图强”战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围绕政策驱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方面,形成了差异化与共性并存的海洋经济发展策略。福建、山东、浙江、广西、上海、广东等沿海省份针对海洋经济发展出台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

时间及地方

政策重点内容

2023年11月

福建

促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海协作,打造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2024年5月

山东

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6%,推进海上风电(并网600万千瓦)、海水淡化(日产100万吨)、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吞吐量达20亿吨。

2024年11月

浙江

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2025年5月

广东

统筹开发陆海资源,实施海岸线分类保护与利用,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海洋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

2025年6月

上海

构建“3+5+”世界级产业体系,目标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显著提升,形成全球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

 

从各省出台政策来看,沿海省份贯彻落实顶层设计,聚焦海洋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并且通过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加速成果转化。同时,沿海各省在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以资源禀赋为基础,通过差异化政策路径与共性政策逻辑结合,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语与预告

“向海图强”正当时。本篇(上篇:战略与机遇)详细介绍了全球和我国“经略海洋”的宏观背景、亮眼数据及各区域发展策略,为建工企业“十五五”规划提供参考。

下篇(策略与实战)预告: 我们将深入介绍建设工程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数据,分析建工国企的产业布局与担当,并从经营、技术、组织、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建工企业具体的经略建议。敬请期待!

向海图强,海洋经济,十万亿级市场,国家战略,沿海省份,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第三产业,区域差异化,建工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