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巡查,精准把脉:如何破解EPC项目“联而不合”的管理困局?

发布时间:2025-09-23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SGB


近年来,随着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整合设计、采购与施工等方面的协同优势逐步显现。然而,伴随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诸多项目也暴露出管理复杂度高、权责模糊、成本超概风险突出等系统性问题,严重制约项目履约效能与投资效益。

在这一背景下,2025年高登项目管理联合某综合甲级设计院,开展项目巡查赋能项目。以某中西部水库工程为试点引入专业管理咨询团队,与设计集团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系统性的巡查、访谈与诊断,不仅精准识别出EPC管理过程中的深层次风险——包括联合体机制缺陷、成本动态失控、施工监管薄弱等核心难题,更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体系优化建议与管控路径。此次介入不仅为项目高效履约奠定基础,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提升范式,充分彰显了专业管理咨询在复杂项目中的价值赋能作用。

一、联合体机制不清,权责错位埋隐患

该项目由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接,却在运行中出现“牵头单位该管什么、能管什么”的争议。协议约定与业主期望之间存在显著落差,导致管理指令难以贯通,联合体内部决策效率低下。

咨询团队建议,应通过补充协议明确内外权责,建立由各方高层参与的项目决策委员会,健全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同时,优化项目部组织架构,增强设计方在管理层的决策权重,实现“EPC管理”与“施工执行”适度分离,从结构上规避权责交叉与管控盲区。

二、成本与资金管控:动态评审下的压力传导

该项目采用“单价结算+财政评审封顶”机制,使得成本管控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不确定性极大。另一方面,项目资金尚未完全落实,业主融资压力传导至设计优化与成本压缩,与施工方扩大投资的倾向形成冲突。

咨询团队提出,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经济性评审,建立设计变更追溯与超支预警机制。同时,通过共管账户、分包工资凭证备案、农民工专户直付等方式,强化资金使用监管,防止款项挪用和结算纠纷。

三、施工执行层薄弱,分包管理失控

施工团队几经更换,水利经验不足,关键岗位到岗率低,技术方案依赖个别人员,严重影响工程推进。更严峻的是,分包队伍引入不规范,偷工减料、停工整改等现象频发,暴露了施工层级管理的严重缺失。

建议包括:EPC总包方应定期核查施工团队资质与到岗情况,对分包单位实行准入审核和过程评估。通过“整改通知单-行为警示单-履约评价单”的“三单机制”,实现问题闭环管理。对高风险工程,必须执行专项方案报批和多级检查验收制度。

四、进度与安全:系统风险需系统应对

项目存在工期起算点不明、计划缺乏集成管控、资源投入与目标不匹配等问题。现场安全同样隐患重重:临边防护缺失、用电混乱、高空作业无序、地质灾害预防不足等,直接威胁工程与人员安全。

解决方案包括:明确工期计算基准,建立“总体-专业-作业”三级进度计划体系,实施进度对接例会。资源投入实行预警和强制补充机制。安全方面需落实责任制考核、危大工程方案论证、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标识的标准化管控。

五、管理咨询的价值:从“诊断”到“赋能”

本次督导通过“检查-诊断-提升”闭环,系统识别出EPC项目管理的共性痛点,并提出具操作性的优化建议。从联合体机制构建、成本精细化控制到施工穿透式监管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专业管理咨询在复杂项目中的协同与赋能价值。

EPC模式的成功依赖于设计、施工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专业咨询机构的早期介入和过程督导,能够提前预警风险、及时干预问题,切实帮助项目实现“建体系、控风险、保履约”的核心目标。

随着EPC模式的推广,强化全周期风控、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联合体实现从“形式组合”到“管理融合”的转变,已成为提升项目整体履约能力的关键路径。

EPC管理痛点,联合体权责错位,成本超概风险,设计施工融合,专业巡查赋能,水库工程试点,分包失控治理,进度安全双控,限额设计预警,管理咨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