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存量时代,设计院“十五五”战略转型升级的六大核心策略与深度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高登咨询
作者:SGB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从过去“大干快上”的增量扩张期,全面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优化时代。这一根本性的市场逻辑转变,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面对行业分化加速、跨界竞争加剧、技术融合深化的新格局,固守传统业务模式的设计院将举步维艰,唯有通过深度的战略重构与系统性升级,才能于变局中开新局。高登项目管理基于对行业的深度洞察与多家头部设计院的成功实践,系统梳理出设计院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核心策略与深度实践路径,以资借鉴。
一、深刻洞察存量时代:分化洗牌中重塑行业新生态
存量市场的核心特征在于“蛋糕”增速放缓,竞争从“跑马圈地”转向“存量争夺”。市场需求逻辑已从以新建为主,转变为以改造更新、效能提升、运营服务为主导。这一转变直接导致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呈现出“强者恒强、优者更优”的鲜明分化格局。
- 产能出清成为常态:在市场倒逼机制下,那些业务结构单一、市场半径狭窄、人均效能低下的设计院将面临被并购或淘汰的命运,这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也促使整个行业结构向更健康、更高效的方向优化。
- 生态位选择至关重要:龙头企业凭借其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加速向平台化、集成商转型,抢占市场份额。对于广大中小型设计院而言,“专精特新”成为生存发展的不二法门。必须放弃“大而全”的幻想,聚焦于特定细分领域(如特定类型的建筑改造、专项节能技术、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等),打造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要么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要么融入大企业生态,寻求协同发展。
实践启示:设计院需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体检”,明确自身在新时代下的核心定位。是成为整合资源的平台型企业,还是深耕垂直领域的专家型机构?这一定位将直接决定后续的业务方向、资源投入和组织架构。
二、精准把握战略机遇: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新增长
挑战虽巨,但机遇窗口已然打开。国家层面的“双碳”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城市更新行动、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为设计院开辟了全新的战场。
- 绿色低碳赛道:海上风电、光伏基地、储能电站、零碳园区、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这不仅是业务增量所在,更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 数字化智能化赛道: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AI、物联网等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耦合,正在彻底改变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方式。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造等领域为设计院提供了从“画图匠”向“数字资产创建者和运营者”转型的绝佳机会。
实践启示:机遇的把握需要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投入。设计院应将国家政策导向深度融入自身战略规划,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或创新中心,跟踪前沿技术,并积极将新技术应用于示范项目,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订单和技术壁垒。
三、重构业务模式内核:从“交付图纸”到“交付价值”
存量时代,业主的需求日益综合化、复杂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环节的设计服务,而是希望获得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降低整体成本、提升投资效益。
- 全过程工程咨询:这是设计院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的关键一步。通过整合投资咨询、规划、设计、监理、造价等管理服务,为业主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保障,从而在项目源头建立客户关系,锁定后续机会。
- 工程总承包(EPC/EPC+F):是设计院向下游延伸,获取更高附加值的重要模式。通过主导EPC项目,设计院能将技术优势最大化地转化为建设成果和经济效益。尤其对于工艺性强、设备定制化要求高的工业、能源、环保类项目,设计院牵头EPC具有天然优势。发展路径上,可先从与施工方组成“联合体”开始,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逐步向独立承揽过渡。
实践启示:业务模式转型非一日之功。大型设计院需要系统性地构建投融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这背后是组织架构、人才结构、风险管控体系的全面重塑。案例中,华东建筑集团从设计向全过程咨询的成功转型,正是得益于其强大的知识集成管理和专项技术积累。
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从“同质竞争”到“精准卡位”
随着一、二线传统市场日趋饱和,竞争进入“红海”,全国化、区域化布局成为设计院寻求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然而,盲目扩张必然导致资源分散和效率低下。
- 科学选址评估:可借鉴GE矩阵等科学工具,从“市场吸引力”(如区域GDP增速、城镇化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基建投资计划)和“企业竞争力”(如既往项目经验、技术匹配度、品牌知名度、本地人脉资源)两个维度,对目标区域进行精准评估,筛选出最适合进入的市场。
- 差异化进入策略:对于高吸引力、高竞争力的“明星市场”,应采取深度渗透策略,设立分支机构,打造本土化团队;对于高吸引力但自身竞争力不足的市场,可采用合作培育模式,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对于其他市场,则可采取观望或项目制合作的方式。
- 破解管理难题:省外拓展的成功关键在于解决“总部与区域协同难”“信息孤岛”“人才激励不足”等核心问题。需要通过清晰的权责划分、数字化协同平台,以及针对性的薪酬绩效与晋升机制(如市场经营序列、任期制、超额奖励等),激活一线团队的活力,实现总部与区域的同频共振。
五、升级客户营销体系:从“关系营销”到“价值营销”
传统的“产品导向”和“关系驱动”的营销模式在存量市场下效能递减。设计院必须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营销。
- 深度洞察客户需求:利用大数据工具,分析不同类型业主(如政府平台、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核心关切和痛点,为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例如,为政府客户突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商业客户强调投资回报率和运营效率提升。
- 构建数字化营销能力:搭建线上协同平台,让客户能透明化地参与设计过程,提升体验感和信任度。利用社交媒体、行业论坛、线上研讨会等方式,持续输出专业观点和成功案例,打造行业思想领导力,吸引潜在客户。
- 打造差异化服务包:避免陷入低价竞争,关键在于提供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价值。可以将技术专利、专项设计资质、融资解决方案、智慧运维服务等打包成一体化的“产品”,如“零碳园区一站式解决方案”“城市更新全流程服务包”等,构建自身的“护城河”。
六、锻造核心竞争能力:构筑持续发展的坚实底座
所有的战略最终都要靠内在的核心能力来支撑。设计院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 技术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要掌握BIM、数字孪生等应用技术,更要关注底层算法、软件平台的前沿探索。技术能力是设计院安身立命的根本。
- 人才与组织创新:建立吸引、激励和保留顶尖人才的机制至关重要。推行“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股权激励、扁平化管理等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支撑全过程服务需求。
- 生态协同: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复杂挑战。设计院应主动构建开放的合作生态,联合设备商、软件商、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产业共同体。
结语: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以创新内核赢得未来
“十五五”时期,是设计行业大浪淘沙、格局重塑的关键五年。存量时代的竞争,是一场关于战略眼光、组织韧性、技术创新和客户价值的全面竞赛。设计院需要摒弃“遍地撒网”的旧思维,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聚焦核心赛道,通过深度的转型升级,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
高登项目管理愿成为您最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依托我们丰富的行业咨询经验与系统方法论,为您量身定制“十五五”战略规划,助力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精准定航、奋楫突围,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存量时代,设计院转型,十五五战略,双碳政策,全过程咨询,EPC总承包,区域精准布局,客户价值营销,技术+人才双轮驱动,生态协同共赢

